close

文/林宙賢   圖/蕭博駿

蕭博駿曾自述其創作的靈感來源,是在一次難得的考察經驗中,親自造訪了中國佛教至寶敦煌莫高窟後,感受到前人雕刻的巧奪天工之妙,不僅創造了舉世無雙的藝術瑰寶,更感嘆前人對於宗教的情感寄託如此虔誠,尤為震撼。
 
他自述某日偶然行經台北的百貨精品櫥窗,剎那間,發現當今櫥窗無論在視覺及櫥櫃的擺設上皆與敦煌石窟的空間美感有種趣味的美感,宛如見到了當初考察洞窟當下的感受,而空間裡擺設的卻是精緻的模特兒與精品,令人會心一笑。 

敦煌石窟是於公元4~14世紀開鑿的石窟,數千尊雕刻佛像,4.5萬平方米的壁畫,及五萬件文物,是佛教東傳的象徵之一,也是世界遺產!數量如此龐大,由此可以想像,印度佛教興起後從南亞傳播至中國的過程,在西亞、中亞、東亞、東南亞也同時都掀起了前所未見的宗教狂熱,而這也讓佛教藝術大放異彩。
 
現在還在討論全球化是不是已經落伍…? 早在人類祖先從東非遷徙,全球化就已經開始,宗教的傳播也是全球化,戰爭與商業從古至今都是全球化,文明文化及語言也是跨國界影響,人類發明的車輛、船、飛機都是為了方便全球化而來的輔助工具,全球化也許不是問題,問題在於運用全球化的「人性」吧。
 
也許蕭博駿從宗教崇拜與名牌崇拜看到了這個人性,因為有著這麼強烈的感受,蕭博駿將古代宗教崇拜與流行時尚的崇拜相提並論,呈現在其畫裡,這是人性的一部分,不分古今,也具高度同質性,而這種崇拜在人類已知的文明中也屢見不鮮,他也進而想要探討關於物質與精神崇拜的一致性,並以藝術創作將兩者結合,來作出批判與反思。
 
這是一個大課題,尤其是在連鎖店、快時尚襲捲而來的時代,網路與智慧型手機,更讓資訊傳遞的速度縮短到幾乎同步,物質與精神崇拜更被推波助瀾,這是我從蕭博駿的作品裡讀到的訊息,那你(妳)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clart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